关于我们



 敦煌传奇


 
 

重温南特创业历程


  南特集团在掌门人南总的精心谋划下,以渊博的学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到精准的战略眼光,早已先人一步转型升级,在文化产业的海洋里劈波斩浪,扬帆前行。
今天,我们虽然转型,但仍不可忘记过去,尤其是南特在20年前不屈不挠、艰辛创业,始终追求创新的精神,在集团转型的今天,更应弘扬光大,传承下来。
2009年出版的《数码人生》一书,不单单记述了南总个人的成长轨迹,也讲述了集团发展的历程。给人以不畏艰难困苦,积极向上奋进之感。在集团转型发展的关键节点上,仍然需要这种精神!
自今日起,将选择《数码人生》重要章节在集团网站和微信上连载,希望集团员工积极阅读,获得感悟。
贫困铸就坚韧
(一)
一九六四年二月二十一日,在甘肃省定西地区通渭县鸡川乡许堡村黄岔社一户南姓人家中,人头攒动,已经是四个孩子父亲面容焦急地等在门口,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他紧张的表情终于放松下来,南家又添一子。
但是对于南家人来说,谁都不知道这个婴儿的诞生将意味着什么:刚刚过去的三年自然灾害给通渭县带来了灭顶之灾,这个家庭已七、八年没有添人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多添一口人也就意味着要多为一个人的生活而奔波,这无疑又给这个本来就不富裕的农民家庭增添了巨大的压力和负担。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对这个孩子有偏见,依然宠爱有加。农民大山般的坚韧性格促使他给这个初生的小儿取名“南振岐”,岐是陕西岐山的岐,其典故是封神演义里面有雷振子,岐山姜子牙的故事,还有就是南振岐的籍贯在陕西,所以他的父亲就起了这个名字。
在父亲质朴的心中,是希望小儿在未来的生活中幸福快乐。可是谁又能想到,这样一个出生在困难时期的婴孩在日后不但茁壮成长,而且考上了学,成为山窝窝里飞出的一只“金凤凰”。学校毕业后分配工作,从通渭农村来到省城兰州,成为一个有着“铁饭碗”的“公家人”。更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毅然辞职下海,自主创办公司,搏击于商海潮头,成为一个身价亿元的IT高科技公司的老总。这个婴孩就是现任兰州南特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南振岐。
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地处黄河上游,位于甘肃中部,是一片古老、广袤、神奇却又贫瘠清苦的土地。说她古老,五千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在这块土地上,新石器时代举世闻名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寺洼文化和辛甸文化就发祥在这片土地上。
定西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重镇,是红军长征途经之地,更是毛泽东首次朗诵著名诗篇《七律?长征》的地方。说她贫瘠,是因为“陇中苦,甲天下”的生活状态早已铭刻在世人心中。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由于自然条件的艰苦,命中注定了要同自然环境拼搏一生,抗争一生,因着生长于此的土豆,这里的人民练就了土豆般朴实无华的精神。说她神奇,是因为这里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通渭自古民风淳朴,文风昌盛,有崇文修德、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不管是穷家还是富户,人们都把诗书传家当作一种理想。随处可见的低矮民宅与修饰讲究的高大门楼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但民宅和门楼上大大的“耕读第”、“肯耕堂”更印证着这些朴实农民们的毕生追求。
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通渭人民世代相传的对于美好精神生活的追求和由此而体现出的勃勃生机彰显出作为人的旺盛生命力。这里民风淳朴,人们崇尚书画,各个村几乎都有几位名噪乡里的书画名人。这里的人们酷爱体育,各种群众性的体育活动蓬勃发展,考上体院的学子比比皆是,即使考上文理科的学子在他(她)的生活圈一般也都是体育强者。在恶劣自然环境的压迫下,通渭人通过不断地充实精神、强健体魄来应对来自恶劣自然环境的挑战。这也造就了通渭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永争上游的顽强性格。

 

     
 
Copyright © 2012 dhccc.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
敦煌文化创意产业园版权所有 蜀ICP备91201995
地址:中国·甘肃省敦煌市敦月路中段敦煌文化创意产业园 电话:86-937-8876883 邮编:73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