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人生》连载之二在逆境中奋发
儿时的南振岐就有着不同于常人的勤奋,儿时的南振岐就有着家人改变命运的寄托,儿时的南振岐更被同村人视为大学的苗子。
未来是每一个人在每一个生命阶段都在不停思考的问题,对于年轻人来说,思考未来则有着更加充分的理由,关于未来的美好设想,往往是自身发展的无限的动力。在这样的时刻南振岐也在时刻思考着自己的未来,只不过对南振起来说未来可能没有那么多的路可供选择。
1、两次高考:第一次体会到落寞
“对于一个家处甘肃中部干旱贫困地区的孩子来说,唯一能改变贫困,跳出龙门,成就未来的路就是考上大学。现在回想起来,自己还是很幸运的,在一次一次的考核和选拔中,儿时的伙伴有很多并没有机会上学或者是考上大学,到现在他们还在靠天吃饭,无论是经济收入还是在生活质量上我们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想到这些我对自己现在的生活非常满足。”
——南振岐
相比之前的求学日子,高中生活对南振岐来说就已经不再那么轻松随意。随着年龄逐渐增大,眼界不断开阔,涉世逐渐深入,南振岐有了更多关于未来的思考,压力也与之相伴而来。作为村子里同龄孩子中唯一上了高中的人,也即是唯一有可能跳出“农门”摆脱轮回宿命的人,乡人看他的目光不再那么平静,更好像是在看一位未来的大学生,一位光宗耀祖,霞披乡里的“公家人”。乡人的目光对南振岐来讲有压力更有动力,南振岐也知道自己上高中的目的就是要为了上大学,为了要走出这贫苦的农村,为了要改变自己、家庭甚至家族的命运。
大学,这个农村人梦寐以求的地方,似乎离上了高中的南振岐越来越近。至少在乡人的眼中是这样。
预选的激烈程度虽不比后来的高考,但也相差无几。在激烈的竞争中,南振岐所在班级的四十多号学生仅仅有十二人通过预选,绝大部分同学都要背负行囊,从此远离这个象牙塔的前站。而等待他们的将会是未知的未来,只不过提前预知了这条路的苦痛与崎岖。
时间是1981年,恢复高考后的第四年,刚满十七岁的的南振岐就与鸡川乡里其他五、六十位预选上的同学一起踏进了高考的考场。
南振岐是幸运的,幸运的是他通过了预选,最终走进了高考的考场;然而南振岐又是不幸的,不幸的是他没有接受较为完备的高中教学。南振岐所在的鸡川中学是一所乡镇中学,教学等方面基本没有任何优势可言,特别是当时学校由于师资的薄弱,根本没有开设过英语课,南振岐他们也压根没有学过英语,英语考试的成绩可想而知,几乎就是0分。英语这门主课的失利直接影响了南振岐当年高考的总成绩,由于没有良好的成绩做保证,南振岐的高考志愿填的也不是很理想。而且当年整个通渭县也就招了十多个人,最终的结果是,没有任何高校录取南振岐。
历尽艰难才取得高考资格的南振岐,满怀信心地走进高考考场,然而等待他的却是失利,是同大学的失之交臂,那座总在他梦中出现的象牙塔却在最后一刻远离了他。
第一次高考失利的南振岐尝到了失败的苦头,这也是他自步入学校后所经受到得最大的打击,村里人的质疑,家人的惋惜,南振岐看在眼里,记在心中。高考结束后的日子,南振岐每天和父母哥哥们一起下地干活,一起早出晚归,一起将汗水洒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每天的体力劳动让南振岐暂时地忘却了高考失利的痛楚,但是每当卸下肩头的重负,一个人躺在炕上时,南振岐的眼睛不住地望向炕头的那一摞摞书本。这么多年在学校学习的日子不住地涌向脑海,更还有那张几乎是白卷的高考英语试卷不停地在他眼前闪现。南振岐心里很清楚,每天拼命地下地干活只是想用劳累来麻痹自己,只有身体的疲劳才能掩盖南振岐心灵所受的折磨。尽管如此,那份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依然在他脑海中荡漾。他很明白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肩头的酸楚没能消磨掉他前行的信念,相反,离土地越近他要逃离土地的愿望就愈强烈。
南振岐要改变这一切!
一个暑假的劳动让南振岐坚定了要跳出农门的信念,但是怎样才能得到他想要的生活呢?南振岐知道,只有上学,只有重返校园,只有考上大学他的命运才能被改变。南振岐明白,自己的路要自己走,哪怕走得跌跌撞撞。此时的南振岐回想起高考时他看到好多比他高一级的学生都是在复读了一年以后再次去参加高考,而且他们班上唯一考上了本科的,就是一个补习了多年的同学。南振岐于是下定了决心,要重返学校补习,继续参加高考。
对于经受过高考失利的学生来说,能再次返回学校已然是生之幸事,必然将十二分的精力都花在学习上。而且南振岐所在的这个班,本就是有全县的优秀学生组合而成,班上的竞争可谓激流暗涌。所有学生都憋着一口气,一口压抑了近十年的闷气,高考成为唯一能让他们放松的途径。南振岐也一样,胸中的闷气呼之欲出,渴望再次接受高考的洗礼,最终能鲲鹏展翅,鱼翔浅底。
第二次的高考也留给南振岐一个终生难忘的记忆。由于家里的条件十分困难,在通渭一中上学的一年,能够吃饱饭南振岐就非常满足了。每天啃着自己带的干粮,要是能从食堂大师傅那里要一碗浆水就已经令南振岐觉得生活真是美好。而高考的时候,二姐为了照顾参加高考的弟弟,破例用自产的洋芋换了三斤高价麦子,磨成面粉后让南振岐一连吃了三天的土豆面片。南振岐在回忆到那三天的伙食时总是说:现在回忆起来,二姐做的土豆面片依然齿颊留香。那是他高三一年最幸福的时光。
由于英语成绩依然不是很理想,南振岐很是伤心。觉得这次高考又再次失败,估计也没有学校会录取自己,填报志愿时也没有好好的去选择,想的更多的是随便填上一些,总不至于放弃填志愿。
不仅是重点大学,连一般本科南振岐也没有怎么认真去填报。但是在大专中专这两个批次上南振岐稍稍认真的比较了一些学校,然后进行志愿填报。当时填报志愿时,别人总是选一些甘肃本省的高校,因为招生比较多,被录取的可能性也就比较大。而南振岐总是去挑选只招生一个两个这样的学校去报名,因为如果有冷门的话说不定就会被招上。此时的南振岐心里还存着一丝侥幸,因为高考成绩并没有最终出来,目前的一切都只是估计,估计也还有偏颇的时候,也不一定就会有学校把我南振岐录取了呢?
当时填报志愿时也没有人给南振岐建议和意见,南振岐只得自己选择。在中专层次学校上,南振岐觉得有希望被录取,于是在院校选择时,南振岐主要报考省内的一些学校。当时的倾向是定西农校或者是靖远煤矿学校,然而最终还是选择了煤矿学校。因为在当时南振岐的脑子里,好像煤矿工人挣钱会比较多些。虽然考试成绩不是很理想,南振岐还是狠狠地幽了自己一默,给出学校选择的原因是:农校还是要当农民,赚不着钱,也很辛苦,还是去煤矿吧!挣钱会多一些。于是南振岐就填报了坐落在甘肃靖远的煤矿学校。
直到开学的九月份,南振岐还没有拿到任何学校的入学通知,似乎所有的希望之火都已经熄灭,此刻的南振岐被连续两次的失败打击的体无完肤。经过一个夏天的劳动,南振岐黑瘦了很多,压抑在心头的闷气更是找不到地方发泄。整天默不作声的他在心底盘算着出路何在。而南振岐的变化更让关心他爱护他的家里人心焦,他们也知道,自家的这个小儿子是不会轻言放弃,轻易就淹没在命运的洪流中,他在沉积,他更要爆发!
|